原標題:未來,環境治理更嚴格
10月23日晚,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第八場集體采訪,邀請福建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朱華,河北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民,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麗華,湖南省張家界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分析室主任黃斌,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胡冠九(從左至右),就“打好生態環保攻堅戰”接受記者集體采訪。記者 楊登峰 攝
今天下午,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舉行記者招待會,聚焦環保話題。
在這場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記者招待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黨組書記李干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釋放出這樣一個信號:下一步,環境治理會更加嚴格。
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讓治理停不下來
今天下午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干杰提供的一組數字印證了十八大以來環保工作取得的成就。
“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均下降30%以上。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由歷史高點的30%左右下降到了7.2%。”
與下降相比呈現提升態勢的是,“地表水國控段面一類到三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蓋率由本世紀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共建成2750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開展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實現對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1萬余人被問責。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自2015年開始實施,在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方面力度空前。各級環保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份數和罰款數額大幅增長,查封扣押、停產限產、按日連續罰款、移送拘留成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
針對一些地方履職不到位、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等問題,環保部公開約談40多個市(州、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北京、山西、河北等9個省(市)組建環境警察隊伍,環境司法保障得到切實加強。
經歷了5年的環境改善,成績有目共睹,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對“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使得“治理停不下來”。
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讓治理停不下來
記者招待會上,楊偉民介紹了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情況。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的38次會議中,涉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有20次,研究了48項重大改革。”楊偉民介紹,“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共提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37項,已完成24項,部分完成9項,正在推進4項,共出臺重要改革文件84件。”
楊偉民表示, 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實施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搭建起生態文明體制的“四梁八柱”。“到目前而言進展比較順利,總體方案確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項改革任務中,73項已經全部完成,6項基本完成。”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十九大報告在十八大報告的基礎上,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從篇幅安排上看,“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是十九大報告的一部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方略之一。
“過去我們提的是‘打響藍天保衛戰’,十九大報告中的表述是‘打贏藍天保衛戰’;過去我們關注‘山水林田湖’,十九大報告中的表述是‘山水林田湖草’。”李干杰說,這些表述的調整,表現了我們黨“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決心和信心。
制度構建的力量要讓破壞停下來
如何才能進一步加大力度,從根源上治理污染?如何才能避免出現檢查一走污染就回的尷尬局面?
李干杰表示,目前,環保部正在抓緊開展4項工作,一是對首輪前四批督察進行問題梳理、經驗總結,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和配套措施,為后續開展第二輪做好準備;二是研究推進有關中央環保督察相關法規的制定工作,把這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三是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問題準備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四是積極指導和督促地方建立省級環保督察體系,國家督省、省督市縣。
據了解,一些此前未觸及的“硬骨頭”的任務已被提上日程。
楊偉民舉例,做好“國土空間規劃”不是環保一個部門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個部門共同整合、協調。下一步將針對“整合體制機制”難度大的問題,按照十九大的部署大力推進解決。
“我們要打好污染防治這場攻堅戰,盡快補上生態環境這塊最大短板,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使我們國家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使人們能夠看得見星星、聽得見鳥鳴,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楊偉民說。
關于我們
典型案例
新聞動態
人力資源
聯系我們
掃一掃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