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趨勢(大監管格局形成,開啟深耕時代)
國內的環保產業已經邁入2019年,縱觀環保產業的發展,2019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廢氣的大監管格局已形成。新的格局下,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
在政策深耕時代,三個維度的發力將對環保產業的發展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1)政策的時間維度:大限將至倒逼產業提速
過去4年,環保行業涉及水、土、氣、固廢處理全方位的政策法規雖然來的有些遲,但終究還是到位了。
例如《水十條》、《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等。A、到2020年,七大重點流域Ⅲ類水比例達70%以上;B、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C、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D、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E、京津冀區域劣V類下降15個百分點等等。
(2)政策的實施力度:環保督察
種子撒下去了,能不能有所收獲,有多大的收獲,最終還要看澆水施肥和護養的功夫。所以,從政策層面看,接下來的重點必然是要在環保政策法規的執行上下功夫,而且這將是生態環境部2019起最重要的工作。
2019年開始,以生態環境部為主導牽頭的環保督察將會做大大小企業全覆蓋,民企和央企也會做到一視同仁。隨著環保相關法律法規的就位,涉及環保的處罰,包括罰款與刑事責任,將會得到極大落實。
(3)政策的持久性:督查的常態化
2018年,環保部更名為生態環境部,這名字變化的背后是職能與態度的變化。地方的環保局也在逐步升級為生態環境局,新的機構將會承擔起常態化的環保督察任務。現在的環保督察不是一陣風式運動,而是化為了各個地方生態環境局日常的核心的工作。
二、市場趨勢(天下大亂,形勢大好,深耕存量,擁抱增量)
都在談寒冬,但到底什么才是寒冬?環保行業的寒冬意味著什么?其實真沒必要過分的渲染冬天的氣氛,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作為行業的從業者也不用過分焦慮。我們要做是思考自己所處領域的機會。只要真實的用戶需求還在,行業就是春天。
“水十條”第一個任務,就是要“狠抓工業污染防治”。經過多年的發展,治理工業環保的技術層面瓶頸早已突破。對于環保行業來說,早已到了只欠東風的地步。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很多企業的治理效果甚至已經超過了國際標準(很多時候國標也是超過國際標準的)。
對于工業廢水領域而言,技術與管理是最關鍵的要素,高性價比的技術解決方案與高水平的管理服務將成為環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資金趨勢
認清現實,遵循裸奔時代的生存法則。資金和環保行業的故事,戲劇性太強了。
環保的政策元年是2015年,可氣的是,正當2015年環保行業開始抬頭的時候,國內經濟的增長開始放緩,所以環保行業產業化水平慢和低的原因也在此。
有一種我苦苦等你十年,卻換來一面之緣擦肩而過的感覺。資金的故事在2019還將繼續,在這種裸奔時代,三點現實是大家需要認清的:
(1)我們身處一個什么樣的大環境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過去40年我們去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奇跡締造的背后也有一些需要補課的地方。經濟高速發展,一路下來,沒有正兒八經地調整過,積壓到現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系統出現了乏力,杠桿也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
如果杠桿不降下來,新一輪的增長是不會到來的。就像一個人背著重物在道路上跑,它跑不快,必須要把這個負擔放下。所以未來大環境的趨勢,就是放下負擔,逐步降低杠桿,這是時間具體是多長不清楚,但肯定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
(2)政府對環保支付能力的問題
投資人經常會說,環保行業最核心的問題是商業模式的欠缺。所謂的商業模式的欠缺,在環保行業就是誰付錢的問題。
對于當下在行業里業務量占比最大的市政環保板塊來講,其付費主體位政府,也就是各個地方的政府城投平臺的基建投資及后續維護財政支出。
而如今政 府負債率高達2 6 0%,這也就是大家平時所談的地方政府的債務危 機問題。更直白點來講,就是2008年4 萬億投資的刺激效應釋放的差不多了,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降低債務與產能過剩的制造業的轉型。
(3環保企業的經營資金
過去5年,環保行業的發展雖然沒能趕上4萬億那波高潮,但也有大批資本進入到行業。但資本進入環保產業并不是雪中送炭,最主要的動機是要收割環保政策密集出臺所釋放的紅利。
當紅利消失,政府的錢袋子收緊的時候,環保行業自然會進入到裸奔的時代。沒有政府資金的持續注入,社會資本也就不會把錢投到或者留在環保公司里。
四、寫在最后一個優秀的船長
不僅要能駕馭順風的船,更要能掌握逆風的船。環保行業的企業之所以感到目前的冬天有點冷,感到目前的形勢不知道如何去應對,是因為我們開習慣了順風的船,面對逆風的航行,我們毫無準備。
盡管經濟形勢是40年以來最嚴峻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發展就此停滯。
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要轉換思路,從制造轉換到研發,規模擴張轉變到創新,保持一個開放的學習態度。未來五年,中國環保產業是“潮平兩岸闊”,未來二十年,中國環保產業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關于我們
典型案例
新聞動態
人力資源
聯系我們
掃一掃關注微信